文言文复习备考:纪传体文言文常用字归类 
从1994年以来,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。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,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,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,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、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;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“二十四史”。 
选材的相对稳定,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。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,既提高了阅读速度,又会提高准确率。下面将其归类。 
一、   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
官员到某地任职,做一些相关的政事,实行一定的政策,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。于是官员与百姓、官员与官员、官员与国君(帝王)之间就会有许多“动作”发生。 
 1.诣:到,去。  2.劝:①鼓励,奖励;②受到鼓励、奖励。   3.课:考核、督促、征收。   4.风、化:教育感化。   5.按、案:巡视,巡行;考察,核实,查明。   6.游:①游玩,游览;②旅行,外出求学或求官;③交际,交往。   7.趣、趋:①小步走,跑;又引申为赶快,迅速。②通“促”,催促。   8.劾:举报,检举,揭发。   9.白:告诉,报告。常用于官吏之间。   10.短:进谗言,说坏话。   11.害:嫉妒。   12.闻:①听说,听见;②使知道,报告给……知道。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。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——国君,强化了这一点,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。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?其实就是“闻”字在起作用。如“闻于寡人之耳者”,“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”。  13.折:指斥,指责,驳斥。   14.让:①责备,责怪;②谦让,辞让。   15.党:偏袒,伙同,包庇。   16.矫:假托,假传。   17.质:作人质;抵押。   18.次:①临时驻扎(用于军队);②住宿,停留(用于个人)。   19.输:缴纳(贡品或赋税)——由“输送、运输”引申。   20.当:判刑,判罪。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。   21.坐:①因……犯罪或错误,触犯;②牵连,定罪。   22.多:赞扬,欣赏。“高、贵”等字,若带宾语,就是意动,也意译为此。   23.少:批评,轻视,看不起。   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。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、反应、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。 
二、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
1.  狱:案件,案情;监狱:监管案件。  
2.脱:①副词,表推测,也许、或许;“事既未然,脱可免祸”。②连词,表假设,倘若、如果。  3.第:①只,只是,只要;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,如“高第”就是高的等级。(单独的“最”也可表示等级)  4.独:若在疑问句中,表反问,难道、怎么。“相如虽驽,独畏廉将军哉”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。同样用法的还有“宁”“顾”。  5.他:别的,其他的,另外的。“又顾而之他”“王顾左右而言他”(《齐人有一妻一妾》)。 
三、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
1.  下车:刚上任、刚到任。现有成语“下车伊始”。  
2.乞骸骨、请辞、告老、请归、乞归:辞官。  3.用事:掌权,主管。  4.视事:在任,在职;办公。  5.听事:办公的地方。  6.逆旅:旅馆。  7.部曲:私家军队。  8.祖道: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。祖,祭祀路神。  9.家人:平民,老百姓。不同于“家里人”和“佣人、仆人”。  10.起家:起于家,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。  11.作色:发怒。  12.从子:侄子。从,堂房亲属;又如“从兄、从弟、从父”等。 
四、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
 1.乡,通“向”:“侯生果北乡自刭”(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)。   2.详,通“佯”:“行十余里,广详死”(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)。   3.蚤,通“早”:“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”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。 4.倍,通“背”:“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”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。 5.禽,通“擒”:“禽灭六王”(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)。   6.畔,通“叛”:“人言公之畔,陛下必不信” (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)。  7.趣,①通“趋”:“兵法,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” (《史记·孙膑列传》)。  ②通“促”: “趣赵兵亟入关” (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)。   8.内,通“纳”:接纳,让……近来;藏。“无内诸侯军”(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)。   9.郤,通“隙”:隔阂,矛盾。“令将军与臣有郤” 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。  10.责,通“债”:“此两家常折券弃责”(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)。  五、表示时间的词 
 1.表瞬间:俄、俄而、俄顷;顷、顷之、顷刻、有顷;旋、寻、无何。   2.表过去:既、既而,先、先是、先时,初,时、当是时,曩、尝,昔、向。  3.表一段时间:比、迨、逮、及、洎、居(后带时间,则译作“过了…”,不译作“居住”,如“居无何,居三月”)   六、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
 1.表示授予、提升:    ①征: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。    ②辟:由中央官署征聘,然后向上推荐,任以官职。    ③荐、举、引: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,任以官职。    ④简、铨:选拔。    ⑤起:起用,起家就是起于家,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。    ⑥拜、除、授:任命,授以官职。    ⑦擢、拔:提升;    ⑧主、秉、典:主管;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。    ⑨知、守,尹:主管,主持。后多跟地点,知某州、守某郡、就是做某州(郡)的长官,如 “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”;尹京,即做京城的长官。   2.表示降职、罢免:    ①贬:降职。    ②迁:降职(明显的有“左迁”,但“累迁”多是升职)。    ③谪:被流放或被贬职。    ④罢、免、黜、废:免官,废弃不用。    ⑤放:驱逐,流放。    ⑥出:离开京城,外调(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)。   3.表示调动:    迁、补、转、调、徙、改。   4.表示兼职:    领:同时掌管、兼任较低的官职。   5.表示代理,暂时担任:    署、权、行或行走。    这些词,都有个明显的特征,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,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——可以不译。更重要的是,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,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、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。 
 严格来讲,在整个文言文系统中,这些字或许不能叫常用字,但对于试卷选用的文言传记文章,只要留心关注,它们的确是常用、常考的。可以这样说,以上这些词每次考试的选文都会或多或少地用到,有时甚至是直接的设题对象。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,不要死记硬背、生搬硬套,应结合具体语境,比如搭配、词性等情况灵活应变,毕竟考查的是理解它们“在文中的含义”,如此方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解题能力。 
二、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  
按 :按诛五人(追究、查办)  
当:表奏皆当死(判罪)  
德:(1)赵郡农民德之(感激) (2)周顺昌好为德于乡(恩惠)  
衔:文度深衔之 (怀恨)  
乘:乘彼诡垣,以望复关。(登上)  
论:于是论高辇死(判决)  
可:(1)后进文章无可意者(适合) (2)帝可其奏(准许) (3)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(岂,哪)  
方:(1)蜀虽险固,方胡为弱。将欲除之,先从易者。(比较)(2)时人方之前朝贡禹。(比方)  
少:(1)时论颇以此少之(轻视) (2)断头置城上,颜色不少变。(稍微)  
多:时亦以此多之(赞扬)  
视:其辱人贱行 ,视五人之死,轻重固何如哉?(比较)  
雅:赵高雅得幸于胡亥。(平素)  
课:(1)劝课农桑。(督促)(2)课敛赋税(征收) (3)昼课赋,夜课书。(学习)  
简:简骁锐,据要害以备之。(选拔)  
狱:平法断狱,多所全宥。(案件)  
聘:梁王虚上位,遣使者,黄金千金,车百乘,往聘孟尝君。(招请)  
克:(1) 凡百元首,承天景命,盖始者实繁,克终者盖寡。(能够)(2) 每与吴人交兵,克日方战,不为掩袭之计。(约定)  
坐: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,下狱死。(因犯…..罪)  
略:(1)自不参其神契,略不与交通。(丝毫)(2)攻城略地(夺取)  
亟:(1)子亟去,勿污我。(赶快)(2)亟请武公,公弗许。(屡次)  
干:(1)干青云而直上。(冲上)(2)后每欲参干政事,太后辄相禁塞。(干预)(3)不鬻智以干禄,不辞爵以吊名。(求取)  
董:虽董之以严刑,振之以威怒。(督察)  
构: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(陷害)  
摄:(1)收摄按问(拘捕)(2) 摄敝衣冠(整理)  
恤:(1)内省不疚,何恤人言(顾虑)(2)今秦攻魏,魏急而公子不恤(顾念)(3)振贫穷而恤孤寡(救济)  
稍:积功稍迁(渐渐)  
次:(1)非次拔擢(次序)(2)次北固山下(停留)  
举:(1)举孝廉(推举)(2)举进士(考中)  
伐:(1)此五霸之伐也(功业)(2)每一令出,(屈)平伐曰:"非我莫能为也。"(夸耀)  
矜:(1)本图宦达,不矜名节(夸耀)(2)愿陛下矜悯愚诚(怜悯)(3)冯参为人矜严,好修容仪(庄重)  
第:(1)宋世景举秀才,对策上第(等次) (2)必躬造左公第(府第)(3)第归,杀而鬻之(只管)(4)能取进士第(科第)  
征:建武十七年,复特征严光,不至。(征召)  
微:(1)人微言轻(地位低)(2)微夫人之力不及此(没有)(3)微言大义(精微)  
购:高祖购求季布千金(悬赏)  
笃:(1)疾渐笃(沉重)(2)笃于朋友 (忠诚)  
知:(1)海内知识零落殆尽(了解)(2)子产将知政矣 (主持)(3)愚者暗于成事,知者见于未萌。(智)  
恶:(1)无恶不惩,无善不显。(罪恶)(2)君之病恶 (严重)(3)唯仁者,能好人,能恶人。(讨厌)(4)先生饮一斗而醉,恶能饮一石哉?(怎麽)  
趣:(1)语未及卒,公子立变色,告车趣驾归魏(催促)(2)曲每奏,钟子期辄穷其趣。(旨趣)(3)农赴时,商趣利(追逐)(4)趣甚疾(疾走)  
让:(1) 征拜议郎,辞疾不到,诏书切让。(责备)(2) 争货财,无辞让。(谦让)  
原:(1) 原其理(推究) (2) 并原其罪,许以自信。(宽赦)  
			   |